国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博1古代中国镇馆之宝
TUhjnbcbe - 2021/3/5 19:23:00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水平最高的考古博物馆。冬天寒冷+疫情抬头,我觉得在博物馆里呆上一天,既可以抵御外面的寒风刺骨,又可以增长知识,因此年两次去往国家博物馆,第一次是专为沈阳故宫文物展和大运河的专题展而去

第二次则是与木兰相约,再次参观了国家级博物馆里的古代中国系列,馆里面藏的一百多万件文物浩如烟海,就算走上一天也看不完。本文主要是从十大镇馆之宝走起。“古代中国”位于国家博物馆负一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年表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一项基本陈列,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等8个部分,以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系统展示中国从远古时期到清末的漫长历史进程,全面展现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彰显中华民族在*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这是“古代中国”陈列入口,首先看到一个原始人肩膀上扛着一只小鹿,仿佛来到了古代中国

一、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竖立的木棒上端。

缸的腹部画有一幅由鹳、鱼和石斧组成的图画,原始画师为表现鹤的轻柔白羽,把鹳身整个涂抹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廓;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这件陶缸出土时内盛一具成年人的骨骼。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于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二、陶鹰鼎

中国最早的陶塑艺术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和河姆渡遗址,距今约至年。早期的陶塑制品题材广泛,有猪、猪头、羊和人像等,但一般均小而简单,制作也较粗糙,有些还可能是儿童的玩具,有些则或与祭祀活动有关。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如仰韶文化的这件鸮鼎、大汶口文化的陶鬶、梅堰遗址出土的海兽壶等,器形大,注重造型与实用相结合。这件鼎以双足和下垂的尾构成了鼎的三足,其形制特殊,可能与祭祀有关。鹰形陶鼎于年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年洛桑申奥展览会七件代表中国文化的文物之一,中国史前雕塑的代表作。这个陶鹰鼎威武雄壮,鹰胸为鼎腹,器口开于鹰背,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是中国史前文物中绝无仅有的神品。

三、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后母戊鼎是年河南安阳武丁村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因其内壁上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这件大鼎曾名为“司母戊,”其实是对铭文文字的误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中国古代对财富的标准是计重制,越重越值钱。大鼎重达8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在当时属于国之重器了。器身饰兽面纹及夔龙纹,耳外廓饰双虎食人纹。腹内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雄健丰腴。该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于年月在安阳出土,险些被切割卖走。村民将其埋在土里,终于熬过了八年抗战。战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于太重,没被运到台湾。年转交国博。

四、四羊方尊

商代最大方尊。此尊高大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同时,尊的边角置长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此器在器范制作中,并用线刻、浮雕、圆雕技法,将器用与装饰有机结合,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珍品。这个器物解放前出土于湖南宁乡,抗战期间随湖南省银行内迁沅陵的途中,车队遭到日寇轰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块。之后这些碎片就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直到解放后才被修复,现在几乎看不到破损的痕迹了。

这件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炭河里遗址,是我国商代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器物铸造得*斧神工,极其精美,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五、利簋(西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簋为盛放黍稻之用,常与鼎组合使用,是重要礼器,天子可以用八簋。此簋是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底部铸有铭文4行2字,此器内底铸铭文,记述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青铜簋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戉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按:“利”青铜簋铭文可与《尚书·牧誓》中“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郊牧野,乃誓”关于武王伐纣的记载相互印证)。此簋是唯一跟武王伐纣直接相关的历史实物,价值无可估量。

六、大盂鼎(西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为圆体,口沿下环饰六个曲折角兽面纹,足上端饰卷角兽面纹,衬以雷纹为地,内壁铸铭文19行字,铭文字体雄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鼎于清道光年间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内三宝之一。

七、虢[guó]季子白盘(西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盘为水器,此盘为先秦最大铜盘,堪称西周青铜器的魁首。它重多斤,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铸有铭文8行字,通篇用韵,四字一句,句式工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盘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被刘铭传发现,当时是一个马槽,后来刘家后人将其埋入土中,秘不示人,直到解放后捐献给国家。

这件大盘子是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周宣王时期的青铜盘,距今大约年左右。这件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盘子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器形巨大,纹饰精美,器内底部铸有非常优美的铭文8行字,记述了虢季子白率*在洛水北面与严狁作战,大胜后周宣王将此盘赐给虢季子白。

八、九龙九凤冠(明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明代,厚葬之风盛行。定陵是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公元~年在位)的陵墓,墓中埋葬神宗和他的两位皇后(孝端和孝靖皇后)。该墓出土文物件,其中有凤冠件,凤冠是皇后接受册封、谒庙、参加朝会时的礼帽。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9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8只点翠金风、后部也有一金凤,共9龙9凤。后侧下部左右各饰点翠地嵌金龙华丽贵重之极,制作可谓是极其奢华与精美,最难得的是它的点翠工艺,这件凤冠的点翠难度相当大,不仅点翠的面积大,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

孝端皇后王氏,小字喜姐,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原配妻子。明神宗是大明王朝第1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8年。其中有0多年,明神宗、郑贵妃、大臣围绕立太子的“国本之争”,斗得不可开交,前朝后宫被搅得一塌糊涂。

孝端皇后虽然贵为国母,但明神宗对她并无多少宠爱,且她只生育一女,尔后数次流产,膝下无子。面对郑贵妃的咄咄逼人,她只能采取不争不抢、处处忍让、小心谨慎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德行和事必躬亲,依靠大臣和太后的认可,勉强保住皇后地位。万历四十八年,孝端皇后因常年辛劳,服药无效崩逝。这个时刻提醒自己母仪天下的女子,就这样无子无宠,隐忍小心地过完了寂寞的一生。

我觉得我的头和这个帽子的尺寸差不多,丫鬟命呀

影视剧里模仿的只是大概的颜色,据离实物还差得很远,更何况这《知否知否》是宋朝的故事,诰命夫人却戴上了明代的皇后级别的帽子,真是经不起推敲啊

明朝的凤冠,是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然而在精美绝伦的背后,却是两位皇后令人唏嘘的悲剧人生。下图是我在故宫的珍宝馆里拍到孝靖皇后的三龙二凤冠,因其垂饰,显得异常柔美。然而她一生凄惨,属于她的凤冠,她其实并未见过,更别说佩戴过了。

孝靖皇后的命运相对于孝端皇后来说,要悲惨的多。

孝靖皇后王氏,原是宫中的一名宫女。明神宗曾偷偷临幸她一次,不想王氏怀孕,明神宗竟然不打算承认。后来,王氏生下儿子朱常洛,被封为王恭妃。

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朱常洛应为太子,但万历想立郑贵妃所生第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双方为此较劲数十年。较劲的过程中,王氏成为明神宗和郑贵妃的出气筒,她被贬进冷宫,不得与儿子见面,0余年来饱受冷眼、屈辱、虐待与迫害,终日以泪洗面,终致哭瞎双眼,重病不起。万历末年,明神宗妥协,朱常洛被立为太子。王氏病危之时,母子终于得见一面。被虐待的不成人形的王氏,拉着儿子的手泣不成声:我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母子俩抱头痛哭,王氏气绝,终年47岁。

王氏的皇后之位,是死后追封的。定陵之中的凤冠,是其孙儿为其定制的,共两顶,一顶是三龙二凤冠(上图),一顶是十二龙九凤冠(下图)。欲戴*,必承其重。人人都惊叹于明朝凤冠的精美绝伦,但又有几个人知道,这凤冠背后的故事呢?

下图为故宫珍宝馆里清朝的凤冠,虽然也由珍珠镶嵌,但对比明朝的凤冠,颜色、工艺、精美绝伦的程度似乎还差那么一些

九、太平天国玉玺(清代)

国博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革命博物馆,里面都是近现代文物,这个洪秀全的玉玺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史中最重要的文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当其冲的重要史料文物,目前被放置在“复兴之路”展览内。玉玺为清白玉质,印纽两侧均刻着精致丹凤朝阳的图案,四周刻有双龙双凤。玺面长、宽均各二十厘米,比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玺都大。印面上刻有吉利韵语11句44个字,和历代国玺都不一样,十分奇特。该玺在天京陷落后被曾国藩得到,一直藏于*机处,解放后归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十、开国大典油画

中国现代史上的最重要文物。年董希文作。董希文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此画曾被多次修改,见证了建国初期的历史。而记载了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原画,则成了国博现代史文物中的扛鼎之作,国博新馆开馆前从未对外展示过。

当然,寻找十大镇馆之宝是我们当天的任务之一,更多的是力争把“古代中国”的精品先看一遍,可是我们低估了国博的力量,走了一天也只是沧海一粟,我手机里有一个“三毛游”的app,跟随着它的讲解,我摘取几个当天看到的一些内容,记录到本次游记中,以后再去的时候,再象国博一样,按朝代分成几个系列

十一、其他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大家在小学课本上学过的这件宝贝,这是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公元前年至前年左右)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

2、蚌塑“龙虎”墓

、纵目青铜面具

这件纵目青铜面具是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距今约有-年左右的时间。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此青铜面具上高高突起的眼睛形象是世界范围内独有的艺术特征。

4、“妇好”青铜偶方彝

此器口内壁铸铭文“妇好”

5、“作册般”青铜鼋

此器背铸铭文2字,记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箭,全部命中,商王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

6、夫差剑

上:青铜剑

中:“吴王光”青铜剑

下:“吴王夫差”青铜剑

7、朱绘兽耳陶壶

87、青铜冰鉴

此器为曾侯乙自作用器,由方鉴、方缶组合而成。铜冰鉴整体为方鉴内套方壶的形式,上有镂孔盖,盖身正中有方形孔.正好套住方壶口。方壶有盖,溜肩,下腹内收,底部有带穿的方足。方鉴底部与方壶方足穿眼相应部位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壶足穿眼,把壶稳定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十壶不能摇动。该鉴腹部和四角有8个龙形耳,龙头顶承8块接檐式铜饰,四足作兽形,四周外口沿均饰以镂雕或浮雕勾连云纹、蟠螭纹,异常精美。当时的酒是米酒,存放时间一长,便发酵过度而变味。该鉴使用时壶内装酒,在鉴内放入冰块,可使酒凉,阻止它的发酵变味。该鉴出土时带有长柄的铜勺,是舀酒的工具。

9、错金银马首形青铜

这件精美的马头是车器装饰,装配在车辕的前顶端。

10、人形青铜灯

11、青铜武士像

12、彩绘陶兵马俑

杨家湾兵马俑坑共出土余件彩绘陶兵马俑。这批兵马俑形象地表现了汉初的*阵。成方阵的骑兵俑不仅在总兵力中的比重有显著增加,而且成为具有独立战斗力的兵种,是西汉文景时期国力增强的生动写照。

1、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中国古代做成动物形的酒尊不乏其例,如商时期铜器中的牛尊、象尊、豕尊等,周代铜器中的驹尊、兔尊、鸭尊等。到了汉代,肖形尊虽已不太流行,但仍为人们所钟爱。这件铜尊采用犀牛的造型,犀牛昂首伫立,肌肉发达,比例准确,体态雄健,为古代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的形象。整件器物饰以错金银云纹,精美华丽,虽为实用重器,却又洋溢着充沛的活力,堪称汉代青铜器中的奇葩。

14、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

此器出土时器内贮贝00余枚,上铸圆雕立体人物人(残缺者未计入),以干栏式建筑上的人物活动为中心,表现了滇王杀祭诅盟的典礼场面。古书记载滇人“(彳谷)徵巫*,好诅盟,……官常以盟诅要之。”(《华阳国志·南中志》),凡有大事,滇人必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盛大典礼。此器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时滇族社会的“诅盟典礼”仪式。

15、击鼓说唱陶俑

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这件陶俑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说唱表演,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在四川的东汉墓中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这说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

16、陶院落

这组陶院落模仿着当时真实的建筑物。院内前有厅堂,后有正房,两侧有厢房,围墙有前后门,前门正上方筑门楼,围墙四角各有1座角屋,门楼和角屋是用以守护院落的。门楼建筑物上有“孙将*之门楼也”7个刻划文字,可能是仿照吴国皇族成员武昌督孙述的庭院而作。“督”是吴国镇守重要地区的*事长官,武昌即今之鄂州市,两度成为吴国都城,又是*事重镇。吴国以后迁都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17、安济桥石栏板

18、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工安国出生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侍。曹国人曹保及其子善才、孙曹纲都是蜚声艺林的琵琶名手。宪宗元和时,西域米国人米嘉荣曾为唐朝廷供奉。是歌曲名家。玄宗开元时,康国、史国均造使献胡旋女子。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带来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19、绿釉陶男俑

这对俑表情生动,好似相互呼应,被认为是参*戏俑。参*戏以说白为主,诙谐笑谑,在唐代非常流行。

20、便服男陶俑

唐朝受外来文化影响,男子服装一改褒衣博带、高冠革履的传统样式,而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服、脚穿高制靴作为最流行的着装,称之为“常服”。除了重大典礼活动外,上自皇帝贵族,下至百姓奴姆,都着此装束。此俑即着常服。其基本形制是圆领、窄袖,襟已没有边缘,长及于足部或膝下,穿着者的高低贵贱主要靠袍服颜色来区分,或以纹饰、佩饰、质料来分别等级。中唐以后,服式渐宽松,以大袖宽身袍服为常式。唐代楼头、袍、靴等服制影响到了宋代、明代,对朝鲜、日本的服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1、秘色葵口瓷盘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品,鲜为人见。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上,明确记载此盘即秘色瓷

22、彩绘陶打马球女俑

马球运动风靡唐代宫廷与民间。这项运动一般分为两队,每人骑马执鞠杖争击一球。球场置球门,以杖球入门为胜。这组陶俑手中的木质鞠杖已朽失。

2、彩绘釉陶文、武吏俑

此俑头戴平巾帻,容貌清秀,有髭须。身穿宽袖外衣,领、袖与下襟均饰织锦花边,外套桶裆衫,下着白色裳,宽腿裤,脚穿高头履。衣冠全部影绘贴金,再现了唐时期班上文官的风貌。墓主郑仁泰参加过李洲的晋阳起兵和唐太宗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曾为凉州刺史,被授右武侯将*,加上柱国,是唐初的一位重要人物。

24、舞蹈陶俑

墓主是南唐的建立者

25、宋代彩绘木雕菩萨坐像

这尊宋代的彩绘木雕菩萨坐像是国家博物馆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中最大的一尊,虽然年代久远,仍然可见当时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美,为我国古代木雕造像的精品之作

26、秦桧铁跪像

秦桧(—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权臣。秦桧主张与金议和,于年帮助宋高宗解除韩世忠、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后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父子,推动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

27、双凤麒麟石雕

28、郑和铸铜钟

明宣德六年(公元年),郑和60岁,郑和第七下次西洋前为祈求出海航行平安而铸。郑和铜钟又称三清宝殿铜钟,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航行顺利,远洋成功

郑和每次下西洋前,他率领的庞大舰队一般都要在福建长乐五虎门一带集结,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等候东北季风来临再扬帆出海。在等候季风期间,受命下“西洋”的延平人王景弘与郑和商议在延平铸铜钟一口。铜钟通高8厘米,身高69厘米,钮高14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公斤,葵口,二龙蟠钮。其腹上部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字;腹下部铸“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人等,发心铸铜钟一口,永送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

永乐大典(复制品)

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为“诗魔”,他们的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历史上少有的篇章.

白居易的《琵琶行》,我跟木兰在这儿说了一段上学时期的乐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木兰说她上次来,在这两幅帝王像前沉思了许久。在清朝十多个皇帝中最著名、成绩最大两个皇帝分别是康熙帝与乾隆帝,这爷孙俩在位时间加在一起合起来就占了年,其中康熙61年,乾隆了60年。他们除了在位时间长,还把清朝国力推上鼎盛时期,两人由于环境、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爷孙俩又有非常多的不同点,如为*风格上,康熙宽仁,雍正严酷,乾隆宽柔相济,清朝虽然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但是那是三代人努力的结果,更主要是前两代

太多太多的展品不能一次看完,期待下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博1古代中国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