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博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即将开幕 [复制链接]

1#

想知道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吗?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即将在国博面向公众开放。隋炀帝墓出土的鎏金铜铺首、色泽艳丽的《明代运河全图》、明潘季驯等绘的《河防一览图》等重量级展品均有亮相。

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举办。展览位于国博北1、北2展厅,展期近四个月。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邗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从开凿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

据介绍,为较为全面的展示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本次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千艘并进万夫牵”“神工当惊世界殊”“因河而兴文化盛”五个部分,展出件/套展品,辅以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系统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让观众可以一次览尽大运河的古今。

10月31日,北青-北青报头条记者率先进入展厅探展。刚进入展厅,巨幕呈现的“大运河古今”呈现了大运河通州段从明清时期到现今的场景。在“古代篇”,通过动画的形式,可以直观地看到大运河漕运的繁盛,无数的运粮船、货船、客船交织穿插在繁忙的大运河上。

大运河文化展平面设计师上官天梦介绍,展览在设计上,为体现大运河的文化,采用了大型喷绘制作,同时,营造了一些曲折的河道效果,让观展人仿佛置身于大运河旁。除了空间上设计采用巨幕挑高设计,在展厅中间,还复制了一艘清代漕船模型。漕船可以说是大运河的代表物件,它反映了大运河漕运繁华时期的历史面貌,观众仿佛能看到几百年前,在漕船上搬运粮食的工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品非常丰富。既有国家博物馆藏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系列文物,如体现水道画卷的《明代运河全图》,表现漕运盛景的《潞河督运图》,展现河道治理的《高明治水图》,反映水利技术成就的《河防一览图》,记录妈祖信仰的《天津天后宫过会图》等难得一见的重要藏品,也有天津博物馆藏《漕运图卷》、通州区博物馆藏“军粮经纪密符扇”和《运河源流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隋炀帝墓出土鎏金铜铺首和玉璋等重量级展品。

展品中,隋炀帝墓出土鎏金铜铺首很值得一看。隋炀帝墓共出土4件鎏金铜铺首,许多学者认为是江都宫之物,后来移用于墓中,用于装饰耳室木门。也有学者认为,其与江都宫有关的可能性很小,应该是棺木上的饰件。

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运河全图》由于完整地呈现了描绘了运河及黄河的河道大势、水利工程及沿途城池,也吸引了不少目光。该图色泽艳丽,黄河以黄色涂绘,其他河湖以碧绿上色,用各种符号表示山川、城池、乡镇、寺观、桥梁等。公众在观赏运河的同时,也仿佛可以穿越其中“畅想”沿岸的历史文化。

[北京头条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