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杨程凯记者柳青
月球“土特产”来了!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六,“月球样品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开幕式暨捐赠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六,“月球样品号”在国家博物馆亮相。摄影:封面新闻实习生王瑶瑶
年11月24日4时30分,嫦娥五号发射升空。23天后的12月17日,历经多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当天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的提问时宣布,一部分月球土壤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
2月22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开亮相。经过精心准备,2月27日,月球样品号正式亮相国博的。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当天下午,月壤展览将向公众开放。
这是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设计有何寓意?5组数字解密。
数字一:
此次展出的月壤为“月球样品号”。
嫦娥五号带回月壤重量有克,入藏国家博物馆的月球样品号重量恰为克,寓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年12月17日曾透露,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此外,国家航天局经组织研究,除了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主要存储地点以外,还将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进行异地灾备。
数字二:38.44
月壤容器“暗藏玄机”。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km。
2月27日,“月球样品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数字三:22.89
月壤容器外部造型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
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数字四:9.9
月壤容器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数字五:16
2月27日,“奔袭”38万公里的月壤与公众见面。
这一天正逢农历正月十六。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专家此前介绍,今年元宵节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亮最圆时刻为27日16时17分。这时,地球正好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太阳西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升起,被太阳照亮的月亮此刻最圆。
农历新年刚刚翻开新篇,正月十六月圆之日,月壤与公众的“亲密接触”可谓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