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博新展读图为快寿山石艺 [复制链接]

1#

今天(年12月8日)

阳光灿烂的冬日

国家博物馆有新展开幕

寿山石艺——陈礼忠寿山石艺术传承展

闲言不叙

先赏石艺

秋塘鸣禽老岭石43x40x23cm

秋气老荷香满塘老岭石46x26x72cm

相伴秋荷老老岭石51x22x85cm

柳岸荷塘几度秋老岭石65x33xcm

池有残荷掩映秋老岭石55x41x76cm

留得秋荷听雨声老岭石62x28x50cm

古狮田*石

溪山春晓高山石8x4.5x8cm

春声赋鸡母窝石78x56xcm(上海世博会福建省镇馆之宝)—年

金秋时节老岭石65x45x70cm

以寿山石为材料的雕刻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迄今最早的寿山石制品是福州浮仓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寿山石石镞、石凿。

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中便有宋时农民开采寿山石的记述。

寿山石艺术真正形成独特完整的审美体系始于明晚期。

至清末,基本分化为善于印钮、浅浮雕和薄意的“西门派”,精于圆雕的“东门派”。

寿山石艺术从一开始,就不单是技艺范畴,而是一个文化的综合载体,带有很明显的文人审美趣味。寿山石材质多变且色彩丰富,人们通过“相石”,充分了解石料的特质,在尊重石料特性的基础上将人的审美意识融入其中,也使得寿山石艺术具有敬天地,尊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寿山石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创作艺术大师,如第一代的*恒颂,第二代的郭功森、林亨云和冯久和等。陈礼忠作为冯久和先生的学生,是建国后寿山石艺术第三代的代表性传人。

寿山石艺——陈礼忠寿山石艺术传承展

展期:/12/8-/1/7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4展厅

陈礼忠,又名冠森,出生于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冯久和大师。擅刻寿山石的花卉、禽鸟、动物尤其精于鹰与荷叶的雕刻。

年,“志归完璞——陈礼忠寿山石雕艺术展”曾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之后几年中,陈礼忠先生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带徒上。此次展览是陈礼忠先生带领自己的九位学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寿山石艺——陈礼忠寿山石艺术传承展”。展览中,陈礼忠先生及其学生还决定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作品。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李秀娜

审核

孙丽梅

刘 钧

张 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