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帮到底追踪丨小区门前4道高坎已改建斜坡, [复制链接]

1#

极目新闻记者王峻

视频剪辑王峻

00:33

“人行道上的4道高坎处已做了斜坡处理,电动车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终于有路可行了。”11月19日,家住汉阳国博大道某小区的居民杜爹爹回复极目新闻《帮到底》栏目记者称,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于9月7日刊发了《小区外步道突现四道坎老人上下有点难非机动车被“赶”到机动车道》后,小区物业公司、社区等通过沟通,最终小区开发商将“抬高”的人行道高坎处做成了斜坡。不过,杜爹爹亲身体会后表示,希望开发商能将好事做得更加完美,将斜坡修得更加平缓一些。

76岁爹爹求助帮到底:小区外步道有些“高不可攀”

9月3日,76岁的杜爹爹向极目新闻帮到底栏目致电透露了自己的遭遇:汉阳国博大道上一个新修小区门前的人行道被“抬高”了几十厘米,导致他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路过此处时摔倒多次。

“自从隔壁小区门前的人行道修好后,每次走过都要上上下下几次高高的台阶,对于我们这种上了年纪、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呼吁有关部门将台阶降一降。”

杜爹爹住在汉阳国博大道上的微复地新城小区,自从隔壁的某小区于年年初建成后,这里的出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区门前的人行道多了几道近一尺高的台阶,不仅给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出行带来了不便和危险,也阻挡了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正常通行,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9月3日下午,极目新闻帮到底记者在汉阳国博大道一小区门前路段看到,这条路仅百余米长,宽约5米。让杜爹爹“高不可攀”的台阶,其实就是该小区两个出入口两侧与人行道交界的道坎。记者对这4处道坎进行测量,发现最高的一个落差达到近30厘米。

杜爹爹告诉记者,这条路原本一直是很平坦的,随着隔壁小区的修建,其门前的步道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年3月初杜爹爹路过这条路时,一不留心,在其中一个道坎处踩空,导致左脚脚踝扭伤。其后还有两次在下雨天路过这几个道坎时,不慎摔倒。“落差这么大,老人下脚的时候,受不住力,很容易就摔倒了。”杜爹爹还有一个担心就是,万一有盲人从此地经过,如何避得开?

记者看到,这条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一个人走到台阶前都会放缓脚步,年轻人往往一抬腿就跨上了台阶,不少老年人则小心翼翼,甚至有些老人需要别人的帮扶才可以缓慢上下这几个道坎。

不仅行人感受到不便,这4条道坎也成了非机动车的“拦路虎”。

记者观察到,在10分钟内大约有百余辆电动车和自行车从此地经过,却没有一辆车走在非机动车道上,而是与身旁飞驰而过的机动车并行,看起来惊险万分。

记者跑腿后有了改进:高坎改成斜坡利于非机动车出行

当天,记者来到了该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转达了市民的诉求。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物业公司曾接到过部分小区业主的反映,路口的台阶影响到了出行,地产公司已进行了研究,后期将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实施可能会在大部分业主入住后。”

11月19日,杜爹爹致电记者称,该小区开发商的确按承诺对路4道高坎进行了处理,但他感到并不太满意。

19日中午,极目新闻记者再次来到该路段。

正如杜爹爹所说,4道高坎已进行了处理:分别在朝向机动车道的一侧各做了一道宽约1.2米,长40余厘米的斜坡。

记者看到,不时有电动车和自行车通过斜坡上下非机动车道。但意外的是,很少看到有行人特别是老人通过斜坡上下。

“高坎的落差较大,只做40厘米长的斜坡太陡了。晴天上下都不方便,如果遇上个雨雪天,人走在上面很容易就滑倒了。”杜爹爹认为,这个斜坡更像是专门给非机动车修的,而不是为行人出行方便所考虑。“确实方便了机动车,消除了一些隐患。但对于行人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来说,起的作用并不大。”他遗憾地说。

带着杜爹爹的疑虑,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物业公司,客服耿经理说,在9月6日接到极目新闻记者以及杜爹爹的反映后,小区地产公司非常重视,在经过协商并完成相关手续后,于10月中旬对4道高坎进行了处理,修建了斜坡。

对于杜爹爹提出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出行依然不便”的问题,耿经理表示斜坡修好后物业并没有收到居民要求优化或改进的建议。“倒是有不少业主反映非机动车出行更加方便和安全了。”

杜爹爹向其建议,将斜坡往人行道里延伸一到两米左右,做成一个自然缓慢向下的坡度,或者在人行道正中间重新设置一条坡度较缓的坡道。“与非机动车斜坡分开也更加安全。”

对于杜爹爹的建议,耿经理表示会积极向地产公司进行汇报。

随后,记者又陪同杜爹爹来到小区所在的冰糖社区,社区副书记杨艺表示,社区将向小区开发商反馈杜爹爹的诉求,并积极配合做好后期协调工作。

极目新闻帮到底记者将对此事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