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博邺城佛像解决了我对于北魏造像的一个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要多少钱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382.html

对于北魏造像,听到最多的就是“秀骨清像”,但看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怎么看也是“膀大腰圆”,和所谓的清瘦沾边吗?同时,在各博物馆看到的北魏造像,也的确有很多“秀骨清像”。那么,北魏造像到底是“丰腴健硕”还是“秀骨清像”呢?哪一款才是北魏造像的特征?

在国博举办的“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上终于找到了答案。

北魏诸帝,除太武帝外,都笃信佛教,积极参与营寺造像等佛教活动。北魏早期佛像仍见西域造像余韵,古朴中略带北方的雄健之风。公元年,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造像风格出现新面貌。佛像面型转变为秀骨清像,服饰多为褒衣博带式,造像呈现出清秀、飘逸之美,开启了北方佛教本土化的进行。这一时期的邺城佛教既可以看到丰腴健硕、浑厚峻严的,也可以看到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两种风格都影响过这里。

北魏造像,以孝文帝迁都为界:之前的是“丰腴健硕”,之后的是“秀骨清像”!

北魏造像碑。造像碑的碑额为殿宇形,碑身呈方柱状,四面开龛造像,碑身浮雕一佛二弟子、太子思维等图像。

这种材质的在邺城造像中比较少,看着像砂岩,比较容易风化。但主尊造像清瘦的面容还是非常清楚的,这是孝文帝迁都后的风格。

北魏双龛状造像碑。造像碑的碑额呈半圆形,浮雕两相交螭龙,龙首垂于碑身两侧。正面开两个尖楣形龛,龛内雕佛坐像和菩萨立像,龛顶雕供养人半身像。碑身两侧分别雕刻佛坐像和供养人立像。这也是孝文帝迁都后的风格。

北魏仵兴造释迦定光无量寿像。正面开尖楣形龛,内有跏趺坐像。“仵兴”是造像题记上的名字。

北魏立佛三尊像。此像为背屏式造像,由一佛二菩萨组成。中间佛像为高发髻,面相清瘦。

主尊佛像面相清秀,是北魏晚期秀骨清像的代表作。北魏铜鎏金造像很多都是这种风格。

北魏智宾等造释迦像。主尊佛像的袈裟下摆和裙裾披覆在佛座上。

衣褶细密、复杂,是北魏晚期造像特征的体现。

北魏张雄造观世音像。造像的身体呈扁平状,双肩下垂,给人清瘦之感。

袈裟宽博,衣褶繁复,具有较强的装饰感,这是在褒衣博带式风格影响下出现的新形式,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造像的新模式。

北魏坐佛三尊像。此像为一佛二菩萨背屏式造像。

北魏铜鎏金造像也有很多是这种样式。

佛像的相貌、袈裟的衣褶,都是标准的孝文帝迁都后的风格。

北魏刘青虎造佛像。造像正面为一坐佛与两胁侍菩萨,背屏上部刻有由莲瓣与坐佛组成的头光,边缘雕刻火焰纹。

看看造像圆润的臂膀和圆润的脸颊,该佛像所有特征都是孝文帝迁都前的造像特征。

北魏谭副造释迦牟尼像。佛像跣足站立于莲花座上。

此像头部残存水涡纹发髻,身着通肩大衣。

主尊造像宽厚的臂膀,这种风格和昙曜五窟的造像风格是多么相似。胁侍菩萨站立于两侧。

这是展览上一尊重量级造像,吨位最大,有足够的厚度。背屏侧面都有地方雕刻纹饰。

背屏上部雕佛像头光和身光,头光由内圈的莲瓣和外圈的坐像组成,身光处雕刻对称的飞天,边缘为火焰纹,顶部中心雕刻坐佛。

造像背面的雕刻。

造像背面大篇幅的题记。

此像身材魁梧,两肩齐挺,具有北方佛教造像的雄健之风,是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造像风格。

推荐相关阅读:

宝鸡:做妾有风险,做妾需谨慎

国博邺城佛像:可爱小和尚

丝绸博物馆:这些精美的绣品,没点阅历的真可能不认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