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博这个展览,讲述文物重生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8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

05:02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视频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分为“业界先声”“巧技天工”“斐然成章”“敏行致远”“观往知来”五个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家博物馆一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年7月9日,民国政府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筹建并直接管理的国家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将守护文物作为使命。新中国成立后,在保管部下设器物修整室和技术组,分别从各地引进技术能手,组建文物修复复制专业队伍。

钜鹿故城位于今河北省巨鹿县西南,宋大观二年(公元年)因黄河决口而被淹没。年前后,故城所在地时有宋代古物出土,此后渐有盗掘之事。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委派裘善元等人前往调查,发掘了宋代董、王两处民宅,获得瓷陶杂器余件,并陆续对部分文物进行妥善修复。这是国博早期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案例,本次展览选取了一组实物,从中可以看出早期瓷器修复的理念与方法。

国家博物馆的文物材质多样,文物保护修复技术门类广。不论是青铜器、纺织品和陶瓷器,还是古代书画和近现代文献档案等,一代又一代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在传承和借鉴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用精湛的技艺保护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遗产。

中国传统青铜器修复、复制技术源远流长,多年来,国博修复和复制了大量珍贵青铜器。上世纪,文保人员对后母戊鼎进行保护处理,完成清除有害锈、科学检测、测定重量和原样复制等一系列工作。本次展出了精心修复过的妇好墓司丂(kao)斝、庚儿鼎等一级文物,以及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重器的复制品。

拓本能够如实反映器物的文字与图案,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清嘉道时期出现的全形拓技艺,更是将器物形神兼备地反映到纸上,成为一门绝技。国博的金石传拓源自金石名家周希丁,其弟子傅大卣作为顾问授徒传艺,几代人先后为国家博物馆传拓“后母戊鼎”“虢季子白盘”“大盂鼎”青铜重器等文物千余件。本次展览展出了“后母戊鼎器形花纹拓片”等珍贵拓本。

“智慧国博”建设启动以来,国博开展了文物三维数字化项目,利用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设备,精准的纹理映射算法,全方位留存了文物的三维数据,为文物复制、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修复师将现代科学技术3D打印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仿制了西汉错金银云纹犀尊、商代妇好墓青铜觚等青铜器。

本次展览还通过营建修复、复制场景,以还原传统文物保护技艺;设立观众互动区,以分享文物保护过程;选配多组实验专用仪器,以提升展览的专业性。

展览呈现在北2展厅。(本文图片均由余冠辰/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