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坐船到香河赏运河文化,享视听盛宴
TUhjnbcbe - 2023/7/4 20:29:00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6月24日,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香河段联合举行京冀游船通航仪式,标志着京杭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

坐船到大运河香河段有啥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南来北往船如梭,处处欣闻号子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一定是嘹亮的香河号子。

登船眺望,河对岸遥相呼应的大旗伴香河吹歌,古韵悠长,别具一番风味。

在大运河香河中心码头,“西河宵鼓”盛景重现。明代漕运盛期,南来漕船必在此地停楫舣岸,船只靠岸时,岸边鼙鼓大震,声传数里。尤其到了夜宵人静之时,鼓声响彻全县,其中有夹杂着叫卖声,吆喝声,十分热闹……

走进大运河香河段,就是走进一段享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程。无用是诙谐幽默、激情四射的香河小车会、腾空而起的安头屯中幡,还是武术大师张策创立的五行通臂拳、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泰蓝、吃了再吃的香河肉饼……无不讲述着浓烈的大运河文化故事。

为国争光的景泰蓝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孕育了香河独具魅力的文化形态、享誉华夏的名人大家,更孕育了无数凝结着香河劳动人民智慧的民间手工艺。其中,香河景泰蓝制作工艺就是中华传统手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耀目世界。

北京地区的景泰蓝匠师早先都奉大禹为祖师。因为禹王不仅开挖运河、拓宽河道,还被认为创制了最早的九个青铜鼎。景泰蓝匠师多用青铜做材料,故禹王就成了匠师们顶礼膜拜的偶像。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因珐琅彩底釉多为蓝色,故而得名“景泰蓝”。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宫廷艺术,景泰蓝是明清宫中高贵的装饰艺术品,是皇室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旧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之说。景泰蓝与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共为“燕京八绝”。

景泰蓝制作工艺到清中后期才从宫廷逐步传入民间。清末民初,香河人安厚斋(安迪生)在北京宝华楼发明的“宝华蓝”工艺就已驰名中外。他亲手为慈禧做的簪子,字图并茂,别致精巧,很受赏识。宝华楼的掌柜去世后,慈禧做主将宝华楼给了安厚斋。后安厚斋在景泰蓝工艺基础上,创出新烧制法,名为“宝华蓝”。安厚斋以宝华蓝工艺制作的勋章以及炉、瓶、钟、鼎等物均十分精美,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上的一项空白。该工艺曾获中华民国农商部、国货展销会的优奖,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香河县传承景泰蓝工艺的工厂有多家,如香河盛隆景泰蓝制品厂、香河北李庄景泰蓝制品厂等都是老字号景泰蓝生产企业。其通过传统的掐丝、点蓝、烧制、打磨、抛光等手工艺程序制作景泰蓝工艺品(如花瓶、罐、碗、盘、笔洗套件、花丝银蓝制品等)销售遍及全国各地,畅销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赢得了国内外各界朋友的好评。“大阅兵”赠予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30国元首的国礼“和平欢歌”景泰蓝瓶、中国*府赠送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礼“友谊之船”、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专为各国领导人制作的礼品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赠予“一带一路”沿线65国的国礼《四海同心》景泰蓝瓶等皆出自香河的景泰蓝(珐琅)制品厂。

景泰蓝的制作需要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作品要经过道工序,且全部需手工完成。整个工艺流程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空间艺术为一体的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以其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形象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年香河盛隆景泰蓝制品厂建成了首座景泰蓝珍宝馆;年,在北李庄村水岸潮白田园综合体又建成了景泰蓝精品展示馆和景泰蓝工坊,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这些都已成为传播中国景泰蓝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传承示范基地。

历史悠久的家具文化

香河自古就出能工巧匠。

据传明朝初期,一位姓曹的香河人顺着大运河到江南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木匠手艺,后回到老家香河,很多人慕名来拜师学艺。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重建北京城的时候,在全国征召能工巧匠10万人,于是曹木匠和他的徒弟们被征到北京参与皇宫修建。他的匠心才能在营造宫殿中得到充分发挥,遂受到督造官重用,被提拔为木工总头目。在修建皇家宫殿的过程中,聪明智慧的香河人深得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之精髓、宫廷家具文化之精华,并将这门精湛的手艺传到了家乡。

几百年来,香河人一直以有家具手艺而自豪,靠手艺吃饭,靠手艺养家。到20世纪80年代时,香河的木匠们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开启了靠手艺发家致富的传奇历程。他们继承了祖祖辈辈的木匠手艺,有的在自家的作坊里做家具到集市上摆摊贩卖,有的则背着锛凿斧锯走进北京、天津甚至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走村串巷,为当地居民制作沙发等各种家具。由于巨大的材料需求,香河逐渐形成了小有名气的沙发材料城。年香河第一座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家具场馆——春城家具城开业,之后的20多年,香河的家具产业集群开始迅速发展壮大。

如今,香河家具城已形成以4A级景区金钥匙家具城为代表的北方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行业最集中、功能最强大的国际家居商业中心,全县共有大型家具展厅32个,经营面积达到多万平方米,入住家具品牌余家,每年吸引消费者多万人次,年交易额近亿元,创造了近十万人的就业岗位,为香河赢得了“中国北方家具商贸之都”的美誉。

美食一绝香河肉饼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交融之河,沿岸各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同样伴随着汤汤运河之水在历史的岁月中熠熠生辉,承载着难以忘怀的乡土气息和记忆乡愁。

长期以来,枕水而居的香河先民们依托运河之水滋养的灵性,创造出了花样繁多的运河风味小吃。运河卤水豆腐、五香豆腐丝、咸菜熬小鱼、大果子豆腐脑儿、熟浆咯吱、臭豆腐等,至今还离不开香河人一日三餐的食物清单。聪明的香河人还把玉米面做出了花样,蒸窝头、摇尜尜、贴饼子、豆馅团子、菜饽饽、炒扒拉等等,其中打馅糊饼就是香河一道经典小吃,皮薄馅儿香,外焦里嫩,酥脆可口,被很多国内外游客誉为“香河披萨”。而在香河的众多美食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北方美食一绝”香河肉饼了。

香河肉饼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方游牧民族。据说当时游走于北方草原大漠的游牧民族,因为牛羊肉非常充足,面食稀少,只有尊贵的客人来了,才请他们吃面食。在招待贵客时,主人都会烤制一种皮薄肉厚的肉馅饼,以表示自己的热情好客。后来这种制饼的方法流传到了同样是古代少数民族聚居的回鹘及回回地区。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为拱卫京畿,填充京师周边人口,有大批回族人被迁移到北京东部,回族人把传统的烤制肉饼技艺同时带到了香河。起初的肉饼是用鸡窝状烤炉烤制而成。随着民族融合的日渐加深,回族人的烤制肉饼技艺与香河汉族百姓用铁锅烙大饼的技法进行了结合创新,逐渐衍化出用铁锅烙制肉饼的方法,肉饼的制作技艺也开始流传到汉族百姓当中。

满清入关后,香河肉饼进入了兴盛时期,以各种姓氏命名的肉饼店铺林立,成为运河往来商贾、文人墨客等到香河必尝的一道美食。到清代末年,有一家哈姓回民开的哈家肉饼店兴起,使香河肉饼制作达到了脆嫩香的最高境地。到了近、现代,哈家店肉饼的名声仍然不衰。据说,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驻防香河时,经常去哈家店品尝;著名中医金针王乐亭由京返香河探家时,为了吃肉饼,也要到哈家店小住两日。

香河肉饼皮薄如纸、肉绵无筋、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润而不柴,食后久有余香,既可当酒菜,也可做主食,其中味道可概括为“五滋”、“五香”,“五滋”就是鲜、嫩、绵、酥、香;“五香”是指:闻香、肉香、面香、油香、余香。实可谓绝艺美食、回味无穷。数百年来,香河肉饼不知满足了多少南来北往的饕餮之客。

据说当年乾隆带着刘墉要到香河一带微服私访,在香河县城的一家肉饼店,品尝了一老妇人烙的羊肉饼,美味至极,出得店来,乾隆高兴地吟诗一首:“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毕,忘却天下珍!”

如今,香河大小饭店数百家,店店都有"香河肉饼",肉饼制作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光馅料就多达十几种,风味更加丰富多滋,肉饼的制作技艺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被流传到全国及世界多个国家。

近年来,香河肉饼的美名誉满神州,被列为河北省“不得不品的十大特色美食”之一,更是香河人引以为傲的珍贵文化遗产和香河的一张特色名片。年,香河肉饼开启了品牌化发展的大门,成功注册“香河肉饼”集体商标,制定了香河肉饼制作标准,规范了店铺形象标识,二十余家“香河肉饼示范店”相继挂牌。未来,香河肉饼还将以品牌化为开端,下大力量探索研发肉饼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让中国美食宝库中的这颗璀璨明珠走进千家万户。

1
查看完整版本: 坐船到香河赏运河文化,享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