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
TUhjnbcbe - 2023/8/15 21:42:00

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术,南通蓝印花布,是江苏省南通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南通的海安、如皋、如东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六月半”送花神的风俗。当地有“三月三,吃蓝花”的民谣。在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新采摘的蓝花染成青、蓝、白、黑四色布,供人做香包。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

年5月20日,蓝印花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6月7日,南通蓝印花布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通市艺术研究所获得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一、历史沿革

蓝印花布在中国的使用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通蓝印花布,始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清康熙年间,海安县城内及城郊一带已普遍种植蓝印花布。当时有“三棵蓝花两棵秧”的谚语,意为棉花开花时要种蓝印花布。到了乾隆年间,蓝印花布的生产已非常盛行,南通成为全国的纺织中心。

到了民国时期,南通蓝印产业达到鼎盛。在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南通蓝印花布曾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南通蓝印花布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南通特有的蓝印花布流派。

二、主要技艺

蓝印花布是以靛蓝为主要原料,蓝靛是天然染料,有药用价值。据《本草汇言》记载:“蓝淀,解热*,散肿结,杀虫积之药也。”提取植物染料后,然后用木版、石版、丝网版刮印出各种花纹,最后进行染色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以纹样简单、色彩明快、风格朴实,被人们称为“中国人的艺术”。蓝印花布技艺主要分为木版刻印和丝网版印花两大类。其中,木版刻印的技法有平刻、凸刻、凹刻、套色等;丝网版印花的技法有平网和丝网印两种。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选布、刻版、刮印、印染等多道工序。最后将蓝印花布染色,使图案清晰鲜明,经久不褪色。

三、制作工艺

简单的蓝白两色,构成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的艺术世界。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提前画好花样制作底版,把镂空底版铺在白布上,染布后,经过晾晒、阴干等工序后而成。平染是用白布直接印花,印花时用板刷将各色染料刷在白布上,然后刮去多余的染料,最后经过漂洗、晾晒而成。印花则是在已刮好的白布上用木刻版或丝网版刮印花纹,最后经过漂洗、晾晒而成。印染图案以植物花卉和动物纹样为主,也有简洁的几何图形。

四、传承现状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延续至今,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方法制作被面、包袱、头巾等生活用品,它以耐脏耐磨、结实经用、图案吉祥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长久以来流传不衰,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蓝印花布制作技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蓝印花布主要应用于民间纺织品和工艺品的装饰领域,已很少有人从事这一行业。随着现代印染工业的兴起,曾经盛极一时的蓝印花布潮流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甚至开始消亡,成为被保护的对象。为进一步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影响力,更好的展示蓝印花布所蕴含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需要我们继续用民族独特的技艺,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