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国博原副馆长陈履生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博
TUhjnbcbe - 2023/12/3 3:35:00

编者的话: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周年,它见证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变迁。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百年来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有目共睹。一方面,博物馆建筑规模扩大、藏品数量增多,建设理念不断更新。不过,另一方面,同质化、内容匮乏、专业水平低等问题也在阻碍博物馆充分发挥其功能。未来,中国博物馆该如何打破瓶颈,走得更远?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周年之际亮相。

规模大幅提升

环球时报: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年来,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年发展历程中,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国家重视博物馆所带来的场馆变化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年成立之初,没有经费,没有人员,没有固定场所。如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单体建筑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迄今为止,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以各省级博物馆为代表,全面展开建设。有的博物馆已进行第三轮改扩建。因此,各省级博物馆的规模都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今博物馆在城市中都有了地标的作用和影响力。博物馆建设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除原有功能之外,如今的博物馆在文化休闲、纪念品开发,以及展览规模等方面也有改变。

同质化问题突出

环球时报:对比一些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目前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呈现出怎样的特色?

陈履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往往是基于捐赠和馆藏建立的,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则普遍是建立在原有考古发现的资料基础上,这些出土文物构成了博物馆的早期收藏。但这种收藏的数量和品类往往不能建构起一个大规模博物馆的藏品体系,及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体系。现在,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很多省市投入巨资来建设博物馆,但并没有配套的收藏资金,与巨大的场馆相比,收藏明显不足。

环球时报:您认为目前国内一些博物馆的建设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

陈履生:最核心的问题是同质化。同质化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体制层面的、博物馆认知层面的,以及运行规律层面的。比如,一些地区的建设主导者对博物馆缺少了解,过多的干预使得博物馆建设处于业余状态,很难在专业层面上得到提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普遍缺少公众参与,因此不能充分反映城市和公众需求,更不能反映博物馆的馆藏与建筑的关系。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有时间、有耐心,在人们对博物馆认识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共同提升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博物馆不是卖场

环球时报:目前国内不乏“网红”博物馆,它们大胆进行创新开发。这种思维给博物馆事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陈履生:网红博物馆对于提高大众对文博行业的认知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相当程度的伤害。有的网红博物馆转移了公众对博物馆基本价值观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博原副馆长陈履生接受环球时报专访中国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