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国博中的后母戊或司母戊鼎,是真正
TUhjnbcbe - 2024/2/23 18:08:00

我在亲朋好友间做了一个调查:“大家最熟悉的青铜器是哪一件?”

答案是“司母戊鼎”,原因是它上过历史教科书,它是中国最大的青铜器等。

在我多次去国家博物馆的经历中,每次都发现这个鼎周围的观众最多。

收藏于国博中的“司母戊鼎”,现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鼎呈长方形,口长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厘米,重达.84公斤。

除了大以外,鼎的造型也很优美。两只高大的立耳,耳两侧与鼎身相接的地方是两只虎头,耳两侧上又各饰一只猛兽,两兽张开大口相会于耳上方,中间是一个可怜又惊恐的人头;耳与鼎沿相接的上方是两条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细心的朋友可能会看出来,一只耳与腹部连接的地方有印痕,那是因为它曾被吴培文砸下,后又补上的。鼎的腹部呈长方形,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鼎身外部中央四面是无纹饰的素面,四周各有突起的短棱脊,棱脊内侧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鼎的四只长足也别具匠心,在三道凹弦纹上,是浮雕式饕餮纹和蝉纹。

年3月,河南安阳武官村村民吴培文和哥哥吴希增挖出,因鼎体量巨大,吴氏兄弟和乡人们都称它为“大方鼎”。考虑到当时的局势,家人对大鼎又重新深埋,并进行重重的掩护,才没被日*抢走。

年6月重新出土,被国民*第31集团*司令部王仲廉作为蒋介石六十大寿的贺礼送至南京。年在南京中央博物院首次公开展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站在大鼎前的摄影照片,曾占据了全国各地的重要报纸。本来是要运到台湾的,因鼎太大上不了飞机才幸运地留在了大陆,并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开馆,大鼎从南京调运北京展出,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金石专家郭沫若现场考察,对鼎腹内的铭文进行解读后,确认为“司母戊”三个字,这一论断也得到了罗振玉的认同。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中有两位出来指认,大鼎也就有了正式的名字“司母戊鼎”。

对于第一个字是“司”还是“后”,学者们多有争论。因为铭文中的这个字既可作“司”也可作“后”,郭沫若和罗振玉的观点是因为商代人重视祭祀,认为鼎是“祭祀母亲戊”的;其他专家的认为它是“后”字,是因为“后”表示“母后”“皇后”,铭文解释为“伟大的母亲戊”。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时,就把这个鼎的名字改为了“后母戊”青铜方鼎。

但在鼎复制展出的另两个地方,出土地殷墟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却仍然沿用“司母戊鼎”的名字。我儿子上初中一年级,我专门看了他的历史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鼎名也还是“司母戊鼎”。

虽说它叫哪个名字只是一个学术问题,是专家学者的事。它“镇国之宝”的地位不会变,不应该也不会影响我们喜欢它、欣赏它。但还是希望它的名字能尽早地定下来,让我们不再纠结。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博中的后母戊或司母戊鼎,是真正